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理想one 2022年

易车知识库 理想ONE

239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图说汽车

关注

众所周知,在实际使用中,增程车的续航与实际有差距,随着使用时间和行驶里程的增加,衰减还会增加。老图的一位同学也是ONE车主,他的车是2020款,行驶了6.1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为91%。从厂家的质保标准来看,在保修期内,电池性能和容量能保持在9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根据车友的反馈,部分2021款的ONE在行驶9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还有88%,3年衰减了12%。也有车主反馈,跑了6万公里,感觉没有衰减。

就以昨天为例,老图去加班,之前充电到154公里(个人习惯,不充满),来回58公里,车辆还剩97公里续航。97-26=71公里,26公里是保电里程,不能使用。也就是说,我们用实际跑的58公里+实际剩余的71公里=129公里,这算是相对实际的公里数,如果再将129公里+上保电的26公里,那么正好是155公里,这正是ONE的满电状态里程数。

根据三元锂电池的特性和使用工况,1000次充放电后仍然还有80%——85%的健康度,老图春夏秋季2天充一次电,冬天1天一充,一年下来要充电200次,1000次确实需要5年充完。所以说,5年的增程车还能开吗?答案是能的,只要你不频繁快充或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或过度放电,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底盘素养变化

一说到中大型SUV的底盘,恐怕没有太多扎实出色的车型,特别悬挂调教,在没有“魔毯悬架”这类技术之前,都是“晃晃悠悠”。ONE的悬挂调教本来就偏软,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悬挂的减震器、弹簧等部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过滤路面颠簸程度也逐渐减弱。特别是过连续减速带或是缓坡时,颠簸和晃动尤为明显。

在日常行驶中,老图行驶了三年的ONE还是比较平稳的。当然,老图不下工地、也不钓鱼,基本上不走烂路,所以感受不到太多的晃动。话说回来,在过减速带和下地库时,就像是坐花轿。

在每次的保养中,老图都会与维修师傅沟通,检查一下底盘的球头、连杆和胶套之类的零件,毕竟这些都是易损件了,时间久了也会影响到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年来的其他变化

三年来,ONE陪伴着老图风风雨雨,不曾掉链子。但大家都知道,汽车是损耗品,跟三年前跟定是有变化的。比如车机系统,运行速度有些变慢,特别是刚刚启动时,会出现卡顿。建议不定期清理一下缓存文件和历史数据。再比如OTA升级,这些也饱受车主们的诟病,每次理想升级OTA时,ONE大部分时间都缺席,让车主感觉自己成了弃儿,影响使用感受。

众所周知,理想汽车的内饰用料比较讲究,Nappa真皮座椅提供了舒适的加成感受。但经过长时间使用,座椅、内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褶皱、掉色,特别是按键,居然是仿金属,贴皮的。

展开查看更多

图说汽车

关注

众所周知,在实际使用中,增程车的续航与实际有差距,随着使用时间和行驶里程的增加,衰减还会增加。老图的一位同学也是ONE车主,他的车是2020款,行驶了6.1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为91%。从厂家的质保标准来看,在保修期内,电池性能和容量能保持在9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根据车友的反馈,部分2021款的ONE在行驶9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还有88%,3年衰减了12%。也有车主反馈,跑了6万公里,感觉没有衰减。

就以昨天为例,老图去加班,之前充电到154公里(个人习惯,不充满),来回58公里,车辆还剩97公里续航。97-26=71公里,26公里是保电里程,不能使用。也就是说,我们用实际跑的58公里+实际剩余的71公里=129公里,这算是相对实际的公里数,如果再将129公里+上保电的26公里,那么正好是155公里,这正是ONE的满电状态里程数。

根据三元锂电池的特性和使用工况,1000次充放电后仍然还有80%——85%的健康度,老图春夏秋季2天充一次电,冬天1天一充,一年下来要充电200次,1000次确实需要5年充完。所以说,5年的增程车还能开吗?答案是能的,只要你不频繁快充或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或过度放电,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展开查看更多

图说汽车

关注

一说到中大型SUV的底盘,恐怕没有太多扎实出色的车型,特别悬挂调教,在没有“魔毯悬架”这类技术之前,都是“晃晃悠悠”。ONE的悬挂调教本来就偏软,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悬挂的减震器、弹簧等部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过滤路面颠簸程度也逐渐减弱。特别是过连续减速带或是缓坡时,颠簸和晃动尤为明显。

展开查看更多

电车研习社

关注

新势力初期,在普遍不被看好的环境下,理想是唯一一家只做增程的车企,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电池成本高企的过渡阶段,增程式方案既能享受新能源政策红利,又可规避纯电车型的续航短板。然而,随着技术演进和市场环境变化,增程式务实的窗口正在收窄。


首先是政策导向的转变,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开始对插电混动车型上牌进行限制,纯电路线逐渐成为政策鼓励的主要方向。


其次在于储能技术的发展,9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的突破,充电几分钟续航几百公里正在成为可能。而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正在量产,也正在有效缓解续航焦虑。

5366f231d685131618e2f61d0c4f678

最后则是市场结构的质变,特高压充电网络建设速度超出预期,快充桩和超充桩这些基础设施的铺设,也让车桩比进一步下降,消费者对纯电车型接受度也进一步上升。


这些变量,共同集成了理想纯电转型的底层逻辑。


理想做好准备了吗?


理想汽车的纯电化转型并非仓促之举,其技术储备一直都和头部新势力一样,具备全栈的体系化特征,而且在关键目标上并不“虚胖”。


电子电气架构方面,自主研发的XCU中央域控制器实现算力集中。


动力系统方面,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5C超充电池配合自研碳化硅电驱系统,达成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

展开查看更多

电车研习社

关注

新势力初期,在普遍不被看好的环境下,理想是唯一一家只做增程的车企,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电池成本高企的过渡阶段,增程式方案既能享受新能源政策红利,又可规避纯电车型的续航短板。然而,随着技术演进和市场环境变化,增程式务实的窗口正在收窄。


首先是政策导向的转变,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开始对插电混动车型上牌进行限制,纯电路线逐渐成为政策鼓励的主要方向。


其次在于储能技术的发展,9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的突破,充电几分钟续航几百公里正在成为可能。而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正在量产,也正在有效缓解续航焦虑。

5366f231d685131618e2f61d0c4f678

最后则是市场结构的质变,特高压充电网络建设速度超出预期,快充桩和超充桩这些基础设施的铺设,也让车桩比进一步下降,消费者对纯电车型接受度也进一步上升。


这些变量,共同集成了理想纯电转型的底层逻辑。


理想做好准备了吗?


理想汽车的纯电化转型并非仓促之举,其技术储备一直都和头部新势力一样,具备全栈的体系化特征,而且在关键目标上并不“虚胖”。


电子电气架构方面,自主研发的XCU中央域控制器实现算力集中。


动力系统方面,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5C超充电池配合自研碳化硅电驱系统,达成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

IMG_256

智能驾驶领域,搭载双英伟达Orin芯片的AD Max 3.0系统,已实现城市NOA功能的量产落地。


而在产品矩阵规划方面,理想从来都刀法精准且有长期主义的眼光。MEGA车型切入60万元级豪华MPV市场,后续规划中的三款纯电SUV则将覆盖30-50万元主流区间。“高举高打”的产品策略,延续了理想的品牌调性。

微信截图_20250210172442

理想能否就此高枕无忧?


在纯电赛道的转换中,理想面临的难度其实并不小。


首先是品牌认知重塑,做了这么多年的增程,从“无里程焦虑”到“纯电专家”的形象转变需要市场教育成本。


其次是补能体系建设,虽然规划2025年前建成3000个超充站,但相较同为头部的特斯拉超充和蔚来的充换电站规模仍有显著差距。

IMG_256

再者是成本控制压力,纯电不同于增程的现在的完备体系,800V高压平台带来的供应链重构同样很需要规模和现金去支撑。


而更为关键的底层逻辑在于场景的转换,当超长的纯电续航里程突破里程焦虑的临界点,“智能化”成为竞争赛道,全域自研能力、生态构建速度和用户运营深度的多维竞争,因此带来的商业模式的转化,也是理想要面临的大考。

展开查看更多

电车研习社

关注

2023年北京车展上,理想MEGA亮相,这款品牌的首款纯电车型标志着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战略重心正在发生历史性地转变,从专注增程式混动技术到全面布局纯电赛道。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款车型表现未能尽如人意,但翻看理想今年的新车目录,纯电车型仍被下重注。


理想,纯电心不死


自2015年成立以来,理想凭借“家庭用户”的精准定位和增程式技术路线,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开辟出独特生存空间。核心产品理想ONE及后续L系列车型销售持续火爆,多次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冠军,公司也成为新势力车企中极少见的现金大牛。

IMG_256

新势力初期,在普遍不被看好的环境下,理想是唯一一家只做增程的车企,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电池成本高企的过渡阶段,增程式方案既能享受新能源政策红利,又可规避纯电车型的续航短板。然而,随着技术演进和市场环境变化,增程式务实的窗口正在收窄。


首先是政策导向的转变,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开始对插电混动车型上牌进行限制,纯电路线逐渐成为政策鼓励的主要方向。


其次在于储能技术的发展,9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的突破,充电几分钟续航几百公里正在成为可能。而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正在量产,也正在有效缓解续航焦虑。

5366f231d685131618e2f61d0c4f678

最后则是市场结构的质变,特高压充电网络建设速度超出预期,快充桩和超充桩这些基础设施的铺设,也让车桩比进一步下降,消费者对纯电车型接受度也进一步上升。


这些变量,共同集成了理想纯电转型的底层逻辑。


理想做好准备了吗?


理想汽车的纯电化转型并非仓促之举,其技术储备一直都和头部新势力一样,具备全栈的体系化特征,而且在关键目标上并不“虚胖”。


电子电气架构方面,自主研发的XCU中央域控制器实现算力集中。


动力系统方面,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5C超充电池配合自研碳化硅电驱系统,达成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

IMG_256

智能驾驶领域,搭载双英伟达Orin芯片的AD Max 3.0系统,已实现城市NOA功能的量产落地。


而在产品矩阵规划方面,理想从来都刀法精准且有长期主义的眼光。MEGA车型切入60万元级豪华MPV市场,后续规划中的三款纯电SUV则将覆盖30-50万元主流区间。“高举高打”的产品策略,延续了理想的品牌调性。

微信截图_20250210172442

理想能否就此高枕无忧?


在纯电赛道的转换中,理想面临的难度其实并不小。


首先是品牌认知重塑,做了这么多年的增程,从“无里程焦虑”到“纯电专家”的形象转变需要市场教育成本。


其次是补能体系建设,虽然规划2025年前建成3000个超充站,但相较同为头部的特斯拉超充和蔚来的充换电站规模仍有显著差距。

IMG_256

再者是成本控制压力,纯电不同于增程的现在的完备体系,800V高压平台带来的供应链重构同样很需要规模和现金去支撑。


而更为关键的底层逻辑在于场景的转换,当超长的纯电续航里程突破里程焦虑的临界点,“智能化”成为竞争赛道,全域自研能力、生态构建速度和用户运营深度的多维竞争,因此带来的商业模式的转化,也是理想要面临的大考。

IMG_256

纵观理想品牌沿革,其开创性的"可油可电+智能空间“产品理念,已经重新定义高端新能源车的价值标准,如今”三排座椅+车载冰箱+后排影院“配置已经将高端家用移动生活空间的概念具象化,从”交通工具“到”数字生活终端"的转变就是一场范式革命,不信你看市面上谁不这样搞?

57e05066b5db40f2bdd58f4ebeaae35b

有话说

业界普遍认为,2024-2025年将是高端纯电市场的决战窗口期,中国车组团拼智驾的决战之年。理想汽车若能保持现有产品节奏和务实创新,依托L系列积累的用户基盘,有望在继续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获取不错的份额。而若是延误MEGA的节奏策略,失败的教训也会异常深刻。


版本之子理想纯电,不成功便成仁。

展开查看更多

路咖汽车

关注

现在再来看端到端,包括华为现在的GOD大网、理想的E2E+VLM,还有多家智能驾驶方案公司,其实还是在分段式端到端的范畴里,所谓分段式,其实就是给模块化换了一个新名字,不过,仅仅是把感知和规控放在一起,现在也有相当接近L3的脱手效果了,现在国内比较主流的智驾方案,是配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和纯视觉路线。先拿华为的ADS 3.2来说,迭代后把独立的BEV放到了GOD网络,而这个大网本质就是一个有学习训练机制的感知网络单元,之所以被叫大网概念,核心是负责预决策规划的PDP网络,也被囊括在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华为的GOD大网逻辑,就是奔着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尝试的,理想汽车在去年年末更新OTA7.0之后,VLM视觉语言模型的写入,让整个架构学会了自己推测,能自主给出多条博弈方案,这套技术的迭代方向,明显就是朝着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发展的,简单说,就是感知架构获取信息后,直接就能给出决策,从技术到效果来划分,明显也是one model的终极形态。

WX20250104-182850@2x

至于纯视觉方案,特斯拉的CNN积卷神经网络,大体架构也正是感知和预决策融合的体系,不同的是多了occ占用网络,简单理解,就是把世界环境分成无数个单元格,根据摄像头扫描到的障碍物形态,给到相应的坐标,整个架构再经过学习训练后会对障碍物的运动轨迹做分析和预判,所以本质上来讲,视觉方案的底层技术架构,离不开云端算力,在切换到Grok 3之后,FSD的整套学习效率会比之前翻倍,这也是其不用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车端芯片,也有时用时新的根本原因之一。

cb4a36769da0470cb7183613f731f052_tplv-tt-origin-web_gif

所以,在过去一年的技术总结之下,今年主机厂在智驾技术上,共识都是以transformer+BEV,激光雷达等感知硬件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把新一轮的技术角逐,会放在自研智驾芯片平台上,一方面肯定也是出于控制成本考虑,但自研芯片的难题不在堆算力上,而是光刻机和制程工艺,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芯片制定不同的跨域协同功能,接下来,打通智驾的算法底盘,会越来越多,48V高宽带线控技术,也会是今年的主流技术赛道,这一点,后续我们还会展开详细技术解读,但总的来说,分段式端到端,在2025年还不会消失,它会多模态的方式在今年演变,但传统的模块化,早就留在2024了。

afc6d55063824a59bddd38cfd0d313a6

费油的增程器和顿挫的插混,今年会彻底淘汰

在串并联插混架构里,本就包括了串联增程模式,但单独把增程拿出来,却是另一类效果。关于增程,其实在2024年,就差不多已经摆脱了技术落后的帽子,市场大量买单的原因,无非就是比插混更像电的体验,比纯电更长的续航。但,问题也出在增程器上,粗略计算,光是在2024年量产的增程器,就有5台以上,真正解决了增程器抖动、爆震、油耗高的,不超过2台。

e2a48690a87b4c35852dffea571c91b4_tplv-tt-origin-web_gif

增程器费油的原因,之前我们也曾分析过,从增程器的演变来看,初期都是拿内燃机直接改造,由于没有直驱工况,早期的方案甚至是直接砍掉一个缸,扩大转速区间来获得峰值扭矩,效果便是NVH较差,耐久性不高,油电转换能力偏低,问题出在了哪?答案就在缸体设计本身上,让增程器协同电机做高效发电,完全就可以放弃低扭的存在,所以在结构设计上,增程器的终极形态,就是窄长型,活塞靠惯性在细长的燃烧室做更久的功,自吸或配涡轮,都能更好的找到开闭节气门的极限条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压缩比。所以翻开有关增程器的数据,但凡是缸径形成比较低的,基本上和高油耗都能直接挂上关系,而且,还只能加高标号的汽油。

9eea00d4c48087336371ff68efd707882ef46c4f

高标号汽油,意味着更高的辛烷值,这就是追求一次点燃效果的方案之一,但从技术角度来说,加高标号汽油的增程器,不能算是有技术先进性,因为在做成窄长缸体后,还需要优化滚流,让油气混合物均匀在细长燃烧室压燃,有些主机厂的方案,是利用鱼肚型,增加可燃面积,有些是通过加大高能点火能量,有些是围绕打碎燃油颗粒的高压喷嘴来做,所以解决的方案有很多,完全可以摆脱对高辛烷值汽油的依赖,所以2025年的判断,增程器较大的技术不会太多,有也会是体现在细节优化上,比如更高效的电子机油泵,NVH更低的整套静音系统,总之,费油和依赖95号汽油的增程器,在今年完全算落后的技术。

展开查看更多

路咖汽车

关注

增程器费油的原因,之前我们也曾分析过,从增程器的演变来看,初期都是拿内燃机直接改造,由于没有直驱工况,早期的方案甚至是直接砍掉一个缸,扩大转速区间来获得峰值扭矩,效果便是NVH较差,耐久性不高,油电转换能力偏低,问题出在了哪?答案就在缸体设计本身上,让增程器协同电机做高效发电,完全就可以放弃低扭的存在,所以在结构设计上,增程器的终极形态,就是窄长型,活塞靠惯性在细长的燃烧室做更久的功,自吸或配涡轮,都能更好的找到开闭节气门的极限条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压缩比。所以翻开有关增程器的数据,但凡是缸径形成比较低的,基本上和高油耗都能直接挂上关系,而且,还只能加高标号的汽油。

9eea00d4c48087336371ff68efd707882ef46c4f

高标号汽油,意味着更高的辛烷值,这就是追求一次点燃效果的方案之一,但从技术角度来说,加高标号汽油的增程器,不能算是有技术先进性,因为在做成窄长缸体后,还需要优化滚流,让油气混合物均匀在细长燃烧室压燃,有些主机厂的方案,是利用鱼肚型,增加可燃面积,有些是通过加大高能点火能量,有些是围绕打碎燃油颗粒的高压喷嘴来做,所以解决的方案有很多,完全可以摆脱对高辛烷值汽油的依赖,所以2025年的判断,增程器较大的技术不会太多,有也会是体现在细节优化上,比如更高效的电子机油泵,NVH更低的整套静音系统,总之,费油和依赖95号汽油的增程器,在今年完全算落后的技术。

展开查看更多

路咖汽车

关注

2024年,插混和增程卷了一年的馈电油耗,纯电比了一年的续航,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作为消费者和车主,大家更关心,自己有没有被性能更强的芯片背刺,也更在意才买一年的车,有没有因新技术的到来而贬值。好消息是,费油的增程器,和顿挫的插混,以及依赖高精地图的智驾,基本上不会在今年出现了。

6c9f1e9d4e24467d93ae7d6e0b511cae_tplv-tt-origin-web_gif

分段式端到端,2025年不会消失?

2024年的汽车技术关键词,“端到端”肯定是能排到前面的,真正被大家普遍接受和大量实测对比,基本上也是从下半年开始,也就是华为的ADS 2.0和理想的OTA 6.2。而在这之前,市场主流的技术,是把感知、规控、决策分成多个模块化处理,各模块之间靠大量的代码运行,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熟悉的代码规则制,早期的智驾效果,基本可以说就是在车道居中保持、全速自适应巡航的功能上,多了一套最基础的算法,而这个算法也仅仅是优化了感知数据的处理能力,环岛,掉头,并线超车,加塞,过闸机,这些在现在看起来都相当基础的功能,却是2023到2024上半年,能算头部的水平了。

1

也正是因为代码逻辑,所以仅是感知和规控之间的切换,数据转化和传输效率都极低,这就导致了决策准确性差,最典型的效果就是博弈犹豫,在无法用代码覆盖的个别场景下,没有高效的通过效率,而且最核心的,就是重度依赖高精地图。要想靠近类人化的处理方式,首先就得解决数据的传送效率,所以,把感知和规控这两个独立的模块合并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端到端架构。最早提到端到端概念,其实还是离不开特斯拉的FSD,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把智驾感知能力,从之前仅限视频图像转换的职能,多了层分析学习的机制,BEV鸟瞰感知概念,也算是给今后的国产L2+++技术证明了可行性。

7af6a842gy1hwzxeezlrjj24eo3b04qs

现在再来看端到端,包括华为现在的GOD大网、理想的E2E+VLM,还有多家智能驾驶方案公司,其实还是在分段式端到端的范畴里,所谓分段式,其实就是给模块化换了一个新名字,不过,仅仅是把感知和规控放在一起,现在也有相当接近L3的脱手效果了,现在国内比较主流的智驾方案,是配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和纯视觉路线。先拿华为的ADS 3.2来说,迭代后把独立的BEV放到了GOD网络,而这个大网本质就是一个有学习训练机制的感知网络单元,之所以被叫大网概念,核心是负责预决策规划的PDP网络,也被囊括在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华为的GOD大网逻辑,就是奔着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尝试的,理想汽车在去年年末更新OTA7.0之后,VLM视觉语言模型的写入,让整个架构学会了自己推测,能自主给出多条博弈方案,这套技术的迭代方向,明显就是朝着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发展的,简单说,就是感知架构获取信息后,直接就能给出决策,从技术到效果来划分,明显也是one model的终极形态。

WX20250104-182850@2x

至于纯视觉方案,特斯拉的CNN积卷神经网络,大体架构也正是感知和预决策融合的体系,不同的是多了occ占用网络,简单理解,就是把世界环境分成无数个单元格,根据摄像头扫描到的障碍物形态,给到相应的坐标,整个架构再经过学习训练后会对障碍物的运动轨迹做分析和预判,所以本质上来讲,视觉方案的底层技术架构,离不开云端算力,在切换到Grok 3之后,FSD的整套学习效率会比之前翻倍,这也是其不用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车端芯片,也有时用时新的根本原因之一。

cb4a36769da0470cb7183613f731f052_tplv-tt-origin-web_gif

所以,在过去一年的技术总结之下,今年主机厂在智驾技术上,共识都是以transformer+BEV,激光雷达等感知硬件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把新一轮的技术角逐,会放在自研智驾芯片平台上,一方面肯定也是出于控制成本考虑,但自研芯片的难题不在堆算力上,而是光刻机和制程工艺,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芯片制定不同的跨域协同功能,接下来,打通智驾的算法底盘,会越来越多,48V高宽带线控技术,也会是今年的主流技术赛道,这一点,后续我们还会展开详细技术解读,但总的来说,分段式端到端,在2025年还不会消失,它会多模态的方式在今年演变,但传统的模块化,早就留在2024了。

afc6d55063824a59bddd38cfd0d313a6

费油的增程器和顿挫的插混,今年会彻底淘汰

在串并联插混架构里,本就包括了串联增程模式,但单独把增程拿出来,却是另一类效果。关于增程,其实在2024年,就差不多已经摆脱了技术落后的帽子,市场大量买单的原因,无非就是比插混更像电的体验,比纯电更长的续航。但,问题也出在增程器上,粗略计算,光是在2024年量产的增程器,就有5台以上,真正解决了增程器抖动、爆震、油耗高的,不超过2台。

e2a48690a87b4c35852dffea571c91b4_tplv-tt-origin-web_gif

增程器费油的原因,之前我们也曾分析过,从增程器的演变来看,初期都是拿内燃机直接改造,由于没有直驱工况,早期的方案甚至是直接砍掉一个缸,扩大转速区间来获得峰值扭矩,效果便是NVH较差,耐久性不高,油电转换能力偏低,问题出在了哪?答案就在缸体设计本身上,让增程器协同电机做高效发电,完全就可以放弃低扭的存在,所以在结构设计上,增程器的终极形态,就是窄长型,活塞靠惯性在细长的燃烧室做更久的功,自吸或配涡轮,都能更好的找到开闭节气门的极限条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压缩比。所以翻开有关增程器的数据,但凡是缸径形成比较低的,基本上和高油耗都能直接挂上关系,而且,还只能加高标号的汽油。

9eea00d4c48087336371ff68efd707882ef46c4f

高标号汽油,意味着更高的辛烷值,这就是追求一次点燃效果的方案之一,但从技术角度来说,加高标号汽油的增程器,不能算是有技术先进性,因为在做成窄长缸体后,还需要优化滚流,让油气混合物均匀在细长燃烧室压燃,有些主机厂的方案,是利用鱼肚型,增加可燃面积,有些是通过加大高能点火能量,有些是围绕打碎燃油颗粒的高压喷嘴来做,所以解决的方案有很多,完全可以摆脱对高辛烷值汽油的依赖,所以2025年的判断,增程器较大的技术不会太多,有也会是体现在细节优化上,比如更高效的电子机油泵,NVH更低的整套静音系统,总之,费油和依赖95号汽油的增程器,在今年完全算落后的技术。

689faf25gy1h9sddx83rdj20ue0u00x8

至于插混,被喷的最多的不是多挡DHT,而是基本已经消失的P2.5电机。解耦P1或P2,算是2024年最成功的新技术之一,扩大了电驱工况覆盖场景,油耗进一步被控制,也能更灵活的出现在纵置越野电驱架构里,但,同样是集成在变速箱内的P2.5,首先是体积受限,导致功率无法做大,其次是需要和双离合变速器绑定,靠偶数轴端布局,虽能很好的优化动力衔接,但换挡顿挫本质是无法解决的,经济性比不过P13架构,放大扭矩比不过传统P2,并且由于结构复杂,维护成本更高,在电驱覆盖越来越多的技术趋势下,P2.5架构,在2025年同样不会出席了。

展开查看更多

e汽车

关注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经拥有四支AI团队,分别负责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座舱)、智能工业和智能商业智能驾驶技术。其中,在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上,理想汽车已经完成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跃居全球第一梯队;在智能空间的体验上,理想汽车已经位居行业第一。它不仅有交互能力最强、由强推理大模型赋能的车载AI,还拿下了中国首个“AI智能座舱能力A级认证”;此外,理想还有最卷的OTA。据了解,2024年全年,理想汽车共推送升级19次,平均每月升级28项功能,不断刷新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理想汽车的成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功不可没。在品牌创立之初,理想就敏锐地捕捉到家庭用户这一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理想了解到家庭用户对于车辆空间、舒适性和功能性有着独特的需求。

于是,理想汽车的产品设计围绕家庭出行场景展开,首创了“2+2+2”六座SUV布局、大连屏多维交互、以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全新一代产品定义,更是首次将空气悬架等百万级豪车配置平权到30万元价格区间,不仅助力理想L系列、理想ONE在各自细分市场成为爆款产品,更在市场上掀起了模仿风潮。

另外,年销50万辆的成绩,也离不开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众所周知,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极其复杂,涉及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等众多环节,理想汽车从规划、计划、执行、结果四个步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闭环手段进行运营,与供应商紧密协作,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其中,在零部件供应方面,理想汽车与全球优质供应商合作,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并且,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对零部件的生产、运输和库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预测,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效率;在物流环节,理想汽车发挥自身优势,优化物流网络布局,与专业的物流企业合作,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准确地交付到用户手中。

正是这种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不仅保障了理想汽车的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的交付速度,增强了用户的购买体验,帮助理想汽车做到“上市即上量”。

除此之外,理想汽车的销售与服务网络,架起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也是推动销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截至2024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75家零售中心,覆盖141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451家,覆盖223个城市。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在各个城市的门店有独立经营意识。也就是说,每个门店都是一个小的经营体,在中央的统一管理下,各个门店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差异化经营。比如,在城市中心店以销售理想L9、MEGA等旗舰车型为主,在年轻家庭用户高频光顾的商场店主要展位更多的向新车型理想L6倾斜,从而达到更精准的用户触达,并且,理想还通过用户社区、车主活动等方式,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提升用户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而言之,理想汽车年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是技术创新、产品定位、供应链管理、以及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协同发展的结果。这一成就,不仅属于理想汽车自身,更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的结晶。

关于理想“年销量破50万”的重要启示

任何一个品牌的突破,都并非一日之功。“2024年理想汽车年销量突破50万辆”这件事,其实可以带给行业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理想汽车年销量超过50万辆,这意味着大量燃油车被新能源汽车替代,有助于能源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提升公众的认知与接受度,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为行业发展拓宽空间。而在竞争压力进一步扩大的当下,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被淘汰,行业将进一步洗牌,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行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率。

对于整体汽车行业而言,理想作为首个年销量突破50万辆的新势力车企,它的成功,首先验证了“增程式电动+豪华智能化”的差异化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其次,理想深耕增程式电动技术,成功解决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证明了这一技术路线的市场空间,让行业重新审视混动技术路线,促使更多车企加大混动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迭代。而在智能驾驶领域,理想从自适应巡航到端到端智驾系统等的创新,同样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促使其他车企跟进,加快了行业智能化步伐,推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再者,其直营模式和完善售后体系,也为行业提供了“以用户为中心”的销售服务范例;还有,精细化管理供应链,控制零部件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这种模式为产业供应链优化提供了范例,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展开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中
加载失败,轻触加载
已经到底啦
暂无相关数据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