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  易车百科

中央差速器结构

静音
Current Time 0:00
/
时长 0: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差速器作用

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可能永远保持直线行驶,当车辆转弯时四个车轮的轨迹圆大小不同,使得各车轮的转速存在差异,于是需将输出轴上固定转速,根据各车轮需要分解成不同的转速,差速器便是起到改变输出轴转速的作用。

中央差速器作用

四驱车转向时前轮转弯半径比后轮大,转速也比后轮更快,需要差速器合理分配前后轴动力,负责分配前后动力的差速器就叫中央差速器。根据结构和实现原理不同类型包含:开放式中央差速器、多片离合器式差速器、托森差速器、粘性联轴节式差速器。

开放式中央差速器

开放式中央差速器是采用对称圆锥齿轮结构,在车辆转弯时正常工作的差速器,行星齿轮组间没有锁止结构。因此采用开放式中央差速器的车型,当驱动轮失去抓地力时,该车轮会带走所有驱动力,车辆无法脱困。

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

是指依靠湿式多片离合器产生差动转矩的中央差速器。其内部有两组摩擦盘为主动盘和从动盘,主动盘连接车辆前轴,从动盘连接车辆后轴,通过电控系统控制两组盘的结合与分离。

工作原理 车辆正常直线行驶时,两组摩擦片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车辆基本处于前驱或后驱状态。车辆转弯时两组摩擦片存在转速差,若转速差未达到电控系统设置的最大限度,那么摩擦片依然分离。若两组摩擦片转速差达到电控系统最大限度后,电控系统控制液压机构将多片离合器压紧两组摩擦片结合,主动盘将扭矩传递从动盘上实现四轮驱动。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出自动电控系统外,部分车型还有手动按键“lock”,按下控制键后两组摩擦片结合,达到全时四驱效果。

优点 采用电控系统的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反应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缺点 两组摩擦片之间传输动力时,最多可分配50:50,当工作负荷过高时容易发生过热

托森式中央差速器

托森式中央差速器(Torsen),取自英文Torque-Sensing扭矩感应的意思。托森式利用结构内的蜗轮蜗杆传动和齿面高摩擦特性,根据差速器的内部摩擦力转矩大小不同,转矩大时选择自动锁死差速器,转矩小时起到差速的作用,有效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托森是自动纯机械机构差速器,可靠性强,传动效率高性能更均衡。

工作原理 托森式中央差速器由差速器壳、蜗轮轴、前轴蜗杆、后轴蜗杆、直齿圆柱齿轮、蜗轮等组成,涡轮和蜗杆相互啮合互锁,扭矩从蜗轮单向传送到蜗杆齿轮的结构,实现差速器锁止功能。

限滑功能 发动机扭力通过空心轴2 传至差速器壳3。然后,通过蜗轮轴6传到蜗轮5,并传向蜗杆9 和10,前蜗杆轴10 通过差速器齿轮轴1 将驱动力传至前桥,后蜗杆轴9 通过后驱动轴8 将驱动力传至后桥,从而实现前后驱动桥的共同驱动作用。

粘性联轴节式中央差速器

粘性联轴节式中央差速器是类似多片离合器结构,输出轴和输出壳上均有多片内板,相互穿插排列并在壳内填充高粘度硅油,当正常行驶时前后轮没有转速差,动力不分配给后轮,粘性联轴节不工作。当前轮打滑与后轮存在较大转速差时,粘性联轴节壳内的硅油受热膨胀,产生极大粘性阻力使穿插排列的内衬板结合,自动把前轴动力输出到后轴。

优点 粘性联轴节式差速器尺寸紧凑安装便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缺点 粘性联轴节的使用条件需要壳内硅油受热,结合需要前提条件响应速度较托森中央差速器慢。内衬板的摩擦力可承受扭矩有限,高负荷工作易过热失效。

有帮助
有帮助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