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初,吉利银河E8正式上市,这是吉利银河系列的首款纯电轿车。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在这款定位20万元市场级别的产品上出现了越级配置。银河E8带来了最好的架构SEA,最大最清晰的45英寸8K大屏,在20万元市场搭载了最领先的8295芯片、手车一体的操作系统、卫星通信,以及更前瞻的AI智能应用。
许多人不理解,吉利凭什么能把一款20万元的车做的如此精致?淦家阅的回答是,吉利银河不当网红车,要当老百姓心中的口碑车、良心车。银河E8就是要兑现吉利“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理念承诺。从打造吉利银河系列产品开始,淦家阅要求团队不仅仅在感官层面做文章。面对占中国汽车50%市场份额的20万元汽车消费群体,吉利不想为了规模和利润只在看得见的地方“堆配置”,而是要在老百姓看不见的三电系统、底盘悬架等关键技术上下功夫,甚至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底层技术支持下,做到其他车企做不到的高质量技术指标。
例如安全,新能源汽车68%自燃事故是由电池热失控造成,另外32%是电芯质量问题,吉利银河要求必须实现整车安全。为此,吉利在电池三面跌落试验上要求是国标的两倍高度。其他车企是平面跌落,吉利要求必须三面跌落。在海水侵泡试验上,国标是半小时,吉利的标准测试要求是24小时。在火烧实验上,国标要求是直接燃烧70秒、间接燃烧60秒,吉利将这一标准全面提升50%,直接燃烧105秒、间接燃烧90秒,最终结果必须是不起火、不爆炸。
李书福曾说,吉利不会花时间去纠结一些争议的东西,只聚焦用户的需求,争分夺秒的干就对了。随着2024年1月销量突破21万辆,意味着吉利汽车的2024年没有竞争空窗期,每一天都是行动,每一天都是决战,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
不要只看吉利说什么,而是要看吉利做什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提出:“宣称的战略”和“力行的战略”往往不一致,两者经常存在很大差距。”英特尔创始人格鲁夫曾说:“如果你要了解一家公司的战略,要看他们实际做了什么,别光听他们说什么。资源配置的优先级决定了战略到底会走向何处?”
吉利汽车2024年第一个月的21万辆背后,恰恰隐藏着吉利汽车没有“大书特书”的战略布局。2024年2月,吉利一箭11星成功入轨。2024年2月,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总算力已经提升到了102亿亿次/秒,位列中国车企第一。这些很少与终端产品传播捆绑在一起的吉利战略信息,经济学将其称为一家企业的沉淀性冗余资源。
所谓冗余资源,是指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竞争优势,需要有冗余资源用来转化为创新发展活力。“智能吉利2025”战略许多核心内容已经跳出车的范畴,这源于李书福对未来汽车发展的思考。2021年李书福就曾提出,当前汽车产业边界已被打破,未来汽车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超级智能移动终端”。吉利既要保持传统核心能力的优势,比如传统机电能力优势、传统品质控制优势、成本控制优势等,又要开创新的革命性优势,比如人机交互、无人驾驶、换电充电基础设施、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业互联等。
截至2024年2月3日,吉利已经有20颗卫星在轨运行。之所以一手造车、一手造星,吉利知道这对一家车企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的战略意义。通过卫星网络,吉利汽车在智能驾驶层面形成协同效应,同时掌握卫星频段和轨道位置等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先期太空基建,夯实吉利未来在遥感、物联网等汽车以外的的技术。一位航天领域专家指出,一两颗卫星对一家企业来说成不了气候,但到2025年建成包含72颗卫星网络后,吉利依靠卫星网络掌握的将是智能汽车与卫星通信的底层逻辑。
2023年,吉利对外披露星睿智算中心。这个当前国内车企自建规模最大的融合性算力中心,可提升吉利整体研发效率20%。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智驾模型训练时长从3个月,缩短到仅需8个小时,训练速度直线200倍。2024年,负责这一业务的吉利科技(长兴)数据中心正在规划第二期的建设,包括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在内规模均增长一倍。星睿智算中心正在考虑在华北、西北地区的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新的数据中心。
围绕沉淀性冗余资源,淦家阅对2024年吉利汽车研发提出要求,吉利不撒胡椒面,而是做到把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最能产生杠杆效应的地方。目前,吉利在构建一个巨大的智能生态层。吉利的“一网三体系”(一网指“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三体系指“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已经实现了“供应端”融合。对吉利汽车来说,“新能源+智能化”是出路和方向,吉利上半场拼的是新能源,下半场就是智能化。
风险越大,吉利的创新劲头越足对于创新,吉利汽车从来都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民营企业应对变局,要在细处求精益,在宽处不谋略,在高处争独到。”
一切技术的创新都是从未知开始尝试的,就像吉利银河、天地一体化生态、星睿智算中心,吉利在布局这些战略时,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有确切的收获,但是吉利知道自己应该去如何发展。对于吉利来说,如果一味的在已知中创新,企业必定会逃脱不出自己既定的生命周期。因为一个企业从孕育期到最后死亡,总是难逃从幼年到暮年的周期规律。
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岁,而美国中小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年。1970年位列《幸福》杂志“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中的公司,到1983年已有1/3销声匿迹。在20世纪初世界大型企业中,至今仍能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只有3%左右。吉利提出要在青年时代永葆青春,这一核心在于企业必须不断再生。
在历史上,吉利经历过四次的再生,吉利的第一次调整期在2003年—2004年。通过正向研发,吉利在中国轿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第二次调整期是2007年—2008年。吉利发布了“宁波宣言”,通过高质量发展从容应对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第三次调整期是2013年—2014年。吉利汽车提出“造每个人的精品车”,实现品质向上。第四次调整期是2018年—2020年。吉利重启“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并且把计划具体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和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二,前者主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后者的目标则是纯电动智能汽车。
回顾吉利过去每一次战略转型都会发现,当时提出的方法论和目标都是当下面对内卷最好的药方。2007年吉利发布宁波宣言,宣布不打价格战,要打技术战、打品牌战、打服务战和道德战。正是因为吉利坚持战略转型、坚持技术转型,才使得吉利从容应对了08年金融危机。李书福曾说,宁波宣言之后,吉利坚定了信念,认准了方向,开始强调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从产品开发、技术方向、技术路线上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联合全球有竞争力的各个方面的力量,吉利进入到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榜单显示,排名第五的吉利研发费用是同期京东研发投入的1.38倍,也是“研发投入”十强中唯一的汽车企业。为了保持战略性投入,吉利汽车坚持新能源和燃油车两条腿走路,实现“无油车不稳,无插混不强,无纯电不立”的三线并存战略,以科学、求是的态度合理推进三线布局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