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合奔驰表示的净定价上涨,以及宝马销售总监在3月21日表示的今年将对电动化车型进行合理上调价格,就不难判断,电动车似乎对BBA的净利润有一定影响。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尤其是宝马2023年在电动车领域的表现,目前BBA在电动车销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连年营收稳增,并且从研发成本投入来看,BBA三家每年增加的研发成本,奔驰2023年增加了15亿欧元的研发成本,宝马2023年研发投入也增加了10亿欧元。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利润下降的原因,是来自研发成本的增加。
上面数据验证了,传统头部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下,虽然受到一定的利润积压,但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从长期来看,前期加大投入,加速转型,后期新能源产品上量后,有利于营收的稳定上涨。宝马就在发布财报前表示,去年营收大幅上涨,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电动车销量上涨。
实际上,奔驰此前宣布的推迟纯电动车销量计划,并不表示奔驰放弃电动化,相反,奔驰一直宣传的是加速电动化进程,从市场需求,以及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技术发展来看,宝马已经证明了电动车能带来可观的营收。
形成对比的是丰田。丰田2023财年净利润暴涨,原因就在于其电动化投入相对较小。2023年5月,丰田才宣布到2030年前,投入5万亿日元,加速电动化转型,这样的投入仅为大众集团计划电动化转型投入的20%。
以中国市场为例,燃油车不仅在销量上受到进一步压缩,在利润上也是如此,而新能源转型,未来也会影响全球市场。也就是说,丰田依然以燃油车为主,未来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盈利能力,目前并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丰田加入电动化转型,投入逐步加大后,在前期销售还没上量时,会经历利润下降的阶段,这也是其他以燃油车为主,且电动化转型较慢的车企,共同面对的问题。
结语虽然BBA在中国市场新能源销量不及中国品牌,甚至比不上一众造车新势力,但宝马、奔驰包括大众的表现,已经说明了欧洲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初见成效。宝马2023年56万的新能源销售成绩并未被太多人关注,但数据不会骗人,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在新能源销量上超越宝马。奔驰的24万辆纯电动车销量,放眼全球市场排名,也非常优异,毕竟奔驰在新能源车的净定价上,要高于一众新能源车型。而大众ID.系列,已经在中国证明了,有跟传统新能源品牌竞争的实力。也就是说,欧洲车企非但没有放弃电动化转型,反而在加速。未来全球电动化的格局,依然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