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Model S> Model S动力> 摘要详情

Model S“我们对动力的多元化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Model S“我们对动力的多元化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摘要来自:《内燃机又行了?|科技》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内燃机又行了?|科技》的片段:

5月底,丰田、斯巴鲁和马自达联合宣布,将分别开发三种适合电动化的新型发动机。给悄然变化的汽车动力路线之争,再添新料。

图片

还记得,3年前,奔驰和奥迪等宣布停止开发内燃机新技术,专注纯电技术研发。

而在两个月前,奔驰公开表示,收回2030年不再推出燃油车的计划,放弃全面电动化,2027年推出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

再来看此次丰田三兄弟的发动机计划,也是别有洞天。

新型发动机将不使用化石燃料,通过e-fuel(合成燃料)、生物燃料、液态氢等多样化燃料来实现碳中和。即绿色内燃机技术。

新型发动机还将高效率、高输出、小型化,更好的服务混动车型,改变汽车的布局,降低前机盖,提高设计感和空气动力性能,改善燃油效率。

用e-fuel来为内燃机续命,是近一两年欧美车企广泛讨论的话题。除了不浪费内燃机的技术积累,迎合混动市场的发展速度,看似“倒行逆施”,其实还有诸多考虑,并不简单。

图片

欧美车企为何放缓纯电动车的发展?主动还是被动?电动化的趋势会有意外之变吗?混动技术还有多久的未来?三分天下,是不是动力路线终局?


两个「三分天下」,已成共识?


“我们对动力的多元化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诚如李骏院士在第四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所讲,目前看,没有一种动力系统能够解决所有客户和所有市场的问题。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94万辆,同比增长32.3%,其中纯电动182.4万辆,同比增长12.8%,插混111.5万辆,增速高达84.5%,远高于纯电。从2022年开始,到今年第一季度,插混增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超过纯电。

全球市场,今年第一季度,纯电动车同比增长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涨幅46%,与中国情况类似。今年以来,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等跨国车企先后调整了其新能源战略。

对此数据,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王瑞平表示,电动车增速减缓符合双积分法规变化,从2026年到2030年法规加严速度减缓。她认为,纯电车增长潜力受制于充电、政策退坡、二手保值率等原因。

图片

早在2022年,王瑞平就提出,2030年电气化方向将会有混动、插电和电动“三分天下”的观点。

今年的论坛上,她认为,“三分天下”应该是分两个阶段走:第一个阶段是在燃油车、混合动力和纯电之间形成一个“三分天下”;第二个阶段随着“双碳”目标的加严,燃油车会进行升级,升级到混合动力之后,应该会形成混动、插电和纯电的“三分天下”。

图片

只要有混动的一片天,那么就意味着有内燃机的一块地。但正如文章开头丰田的计划,此内燃机也许并不是过去我们熟悉的内燃机。

在李骏院士看来,动力电池的下一步是固态电池,似乎已经达成共识般的清晰。“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研发都在聚焦固态电池。”但内燃机的未来怎么走,还需要全部专家一起凝练。

图片

他认为,应该从五个维度思考绿色内燃机概念:

第一,新能源车只是手段,碳达峰、碳中和才是目标。包括使用过程排碳WTW,和全生命周期排碳CTG两个维度。

第二,必须根据绿色能源来改造内燃机,例如五大e-feul:绿电、绿氢、绿氨、绿色甲醇和绿色生物燃料。

第三,一定会出现绿色零碳内燃机的新机型。

第四,绿色零碳内燃机必须拥抱电动化,拥抱人工智能。

第五,要用成本和市场思维来评判绿色内燃机的发展。

从这五个角度简单说就是,未来全新一代内燃机的开发,是跟新的绿色燃料科技,新的电动化车型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最后还要便宜、好用、真减碳。


别被忽悠了


王瑞平强调,混合动力和电动化并非是对立的,恰恰相反。

她认为,这两个技术方向都是和三电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都高度依赖三电技术的发展来得以提升。因此,在核心的三电技术方面,其实这两条技术路线完全可以共享。

图片

她同时提醒大家,因为电动车增速放缓,但是法规并没有放缓。

“中国和日本,在2030年法规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每百公里75克和74克,也就意味着百公里平均要达到3L油耗的水平;美国和欧洲,在2030年要达到49克和43克,也就是接近于每百公里2L的法规水平,这对全球现状来说,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

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邓伟预测,“禁燃”并不是禁止发动机,禁的应该是高碳的动力,所以碳中和与发动机本身没有大的冲突。”他预测,2030年的BEV、HEV和ICE的比例会在4:4:2或者4:3:3,即仍有六成的整车会使用到发动机。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资深首席专家李金成认为,车用动力技术路线孰优孰劣取决于能源,PHEV和REEV使用化石燃料时虽然总碳排放高于EV,但如果使用“碳中性燃料”则不同。一定规模的液体碳中性燃料将大大有利于支撑PHEV和REEV技术路线的发展。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