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电池及零部件收入53亿,同比增长36%,毛利率达到20.3%,创2022年以来记录。研发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13亿,同比暴增327%,毛利率达到36%。
这份财报的均衡数据,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稳定剂,“核心竞争力是品牌效应和核心技术,这是投资人看中的。”
至此,极氪已然在高端纯电阵营里插上旗帜。
“还是太全面了”
不过,极氪仍旧是被低估了。
之所以说低估,是因为极氪的产品、技术和产业布局能够支撑起更高的市值空间,极氪从成立到在纽交所上市只花了37个月,创下了造车新势力车企最快的上市时间纪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对于极氪被低估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其他车企在智能化和换电等领域都有明显标签,极氪能否拿出独特的优势来证明被低估?
说到这,就要责怪一句,“极氪还是太全面了”。此话何意?
还是回到三年前,当时安聪慧还被问到,“作为一个后进的品牌,如何很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当时他用了很多篇幅去解答这个问题,但有一个核心是,极氪的路要走品类创新,但是在技术布局上不能有偏科。也就是说,从最难做起,要走豪华、高端路线,走差异化路线,这三板斧,极氪都要做到。
如何做,他当时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从最难的做起,是因为极氪站在巨匠之肩,背书可靠扎实。极氪从吉利控股、吉利汽车中孵化出来,资源可谓是“顶配”,深厚的技术护城河、成熟的供应链和服务体系,在吉利集团优势资源赋能之下,极氪以品牌轻资产运营引领第三赛道。
“我们已经掌握了汽车的核心技术,所以我们就从最难做起。”
比如,作为极氪的核心竞争力,SEA浩瀚架构耗时五年,投资超200亿打造。在极氪品牌上,在SEA浩瀚架构的支撑下,仅三年落地6款车型,都已成为细分市场标杆。
SEA浩瀚架构,是极氪坚持的高端电动化布局路线的地基所在。极氪不怕特立独行,乐于走出自己的路。
此外,基于SEA浩瀚架构,极氪自研创新了全球量产首发的四电机分布式电驱、ZVC四轮扭矩矢量控制、全栈800V、一体式压铸、热蔓延不起火电池安全技术等多车型通用技术,持续引领造车工艺变革。
而且,极氪还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提前布局“三个800”超快充全生态解决方案的车企,不仅拥有800伏电压的车辆,更配备800伏电压的金砖电池,同时构建行业内规模最大的800伏补能网络。“极氪的这三个800,到目前为止还走在行业最前面。”
这些技术自研和创新,让极氪的差异化和品类创新更加凸显。随着自研的深入,极氪实现了产业链垂直整合、规模化效应降本增效,也为良好的运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无论是技术的潮流,还是车型的品类创新,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和投入。自成立以来,极氪累计投入研发超215亿元,二季度研发投入26.2亿元,同比增加近90%。
强大的研发加持下,作为创新的先锋,极氪再次引领行业迭代速度。8月13日,极氪发布新一代进化成果,全栈自研的智能驱动、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技术,实现全维代际领先。
在智能驱动方面,极氪全栈自研的第二代金砖电池,最大充电倍率达到5.5C,从10%充到80%只需10分半,成为当前全球充电速度最快的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