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ID.7 VIZZION> ID.7 VIZZION驾驶> 摘要详情

ID.7 VIZZION旨在开发深度本土化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

ID.7 VIZZION旨在开发深度本土化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

摘要来自:《跨国车企,以“中国为起点”转型,比拼谁更“快狠准”》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跨国车企,以“中国为起点”转型,比拼谁更“快狠准”》的片段:

现代汽车通过成立现代前瞻汽车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试图通过“全本土化”研发,开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电动化等前瞻技术。

现代的战略强调“以中国为全球技术创新的起点”,通过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再将成果推广至全球。这一策略不仅展示了现代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其全球研发战略中的“自下而上”逻辑。

相比之下,大众汽车的做法更侧重“整合全球资源的本土适配”。

通过设立安徽的大众汽车技术中心(VCTC),大众不仅希望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平台,还将其视为全球研发体系的一部分。VCTC的建立让大众能够利用全球资源,同时针对中国市场做出快速调整。

由此可见,这种“全球平台本土化”策略与现代的“前瞻创新本土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大众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全球布局,但其本土适配能力面临挑战,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迅速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与本土市场节奏同步仍是大众的关键难题。

事实上,无论是大众还是现代,它们都意识到,过去依赖全球研发成果投放中国市场的模式,已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技术与产品的需求差异。

于是,上汽通用则希望能以一种“内外兼修”的方式推动其技术转型。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上汽通用通过泛亚技术中心和软件数字化中心的调整,实现了产品从设计到研发的本土化自主掌控。

与现代和大众相比,上汽通用的研发重点不仅是满足本土市场需求,还希望通过技术创新,重新赢得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例如就有消息传出,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开发的旗舰车型NDLB决定调整产品方案,从原本的纯电车型变为纯电+增程的动力组合,并舍弃通用汽车的VIP架构,转而使用上汽自研的CLEA架构。

面对当下合资车品牌溢价能力减弱的现实,上汽通用这场“翻身仗”意欲从大单品策略开打,如近期推出的GL8 PHEV插混车型获得大爆,就是其战略调整初获成功的有力例证。

从本质上讲,现代、大众和上汽通用的技术转型都体现出一个共性,即它们都在探索如何将本土化研发融入全球战略。

只不过,如今技术创新不再只是满足单一市场的需求,而是要通过在中国市场的创新,推动全球技术的迭代和升级。换言之,拼的就是谁更“快狠准”。

(2)智驾时代浪潮席卷而来,跨国车企们能抗住吗?

当面对中国品牌如华为、小鹏、理想、长城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迅猛发展,跨国车企如现代、大众、上汽通用等皆已意识到,智能化和软件定义汽车不仅是市场趋势,更是生存之战的核心。

现代汽车通过在上海设立UX Studio,旨在开发深度本土化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现代的思路是通过前瞻技术的引领,在中国市场建立差异化竞争力,而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瞄准L4级别,强调通过技术前瞻性赢得市场。

而大众则在软件领域面临更多挑战,特别是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转型过程中,全球软件开发进展缓慢,给其在中国市场的适应带来一定困难。

为此,大众必须迅速打破其在软件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全球性瓶颈”,才能在中国市场的技术竞赛中保持领先。通过与小鹏联手,大众不仅希望能深度融入中国电动汽车生态体系,也计划将其技术创新输出到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对于上汽通用来说,软件的本土化研发是其最近几年最显著的进步之一。上汽通用通过泛亚技术中心,将原有的全球开发流程本土化,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智能座舱、智驾系统和OTA功能的自主开发。

尤其是其推出的NOP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成为合资品牌中首个落地的驾驶辅助系统。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