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满血版车位到车位:泊车场景的新解法
a.全场景覆盖:支持地上/地下、室内/外车位,行业唯一实现全国所有机械车位自动泊车(占国内车位5%)。
b.技术支撑:
i.无图自学习:通过端到端Plus架构与数字先觉网络,车辆首次进入陌生停车场即可自主导航至电梯口或充电桩附近车位。
ii.多模态推理定位:在无网络/GPS环境下,利用360°摄像头与超声波雷达实现跨楼层精准定位。
c.延伸服务:泊车代驾充电功能,车辆离场后自主完成充电并泊车,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测试。
3.L3级架构:硬件冗余与法规适配性实验
a.硬件配置:
i.感知系统:5激光雷达(1长距+4补盲)实现360°覆盖,毫米波雷达、视觉感知同步冗余。
ii.算力核心:双Thor芯片(1400 TOPS),AI算力较主流双Orin-X提升175%,支持千兆以太环网,端到端响应速度提升50%。
b.安全冗余:中央计算大脑、线控转向等关键模块双备份,满足L3级法规对“失效后10秒接管”的要求。
c.卫星通讯集成:全球首个集成卫星通讯的智驾域控制器,支持厘米级高精度定位,为L3级城区场景铺路。
二、算力、数据与算法的三角博弈
1.算力规模:可调用算力23.5 EFLOPS(占中国智能驾驶总算力2%),每提升1 EFLOPS可多学习10万场景数据,支撑大模型单日迭代超3万次。
2.数据资产:依托吉利集团750万辆L2+车辆(日均2亿公里数据),覆盖鬼探头、环岛通行等长尾场景,为MLM多模态大模型提供真实训练样本。
3.算法跃迁:
a.端到端Plus架构:将感知、决策、规划整合为单一模型,模拟人类驾驶逻辑,通行效率提升11%,事故率降低15%。
b.MLM多模态大模型:融合传感器输入,理解交警手势、特种车辆等复杂场景,提升系统认知与预判能力。
三、技术路径与市场格局的行业影响
1.硬件预埋策略倒逼行业标准
a.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H7方案),迫使竞品在“减配降本”与“功能可靠性”间抉择。
b.无图NZP功能两个月覆盖全国92%城市,压缩竞品技术迭代窗口。
2.用户需求转型:从辅助到刚需的临界点
a.机械车位泊车(5%覆盖率)与代客充电服务,将智驾从“锦上添花”推向“不可或缺”。